找到相关内容236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本法师答:佛教要消业障,要从那方面入手,才能达到真正的消业障?

    莫造新殃。若能如此,就是真正的消业障,别无法门,更无捷径可图,佛法不讲断灭的,有因必有果,逃避业障就是逃避因果,自己不敢承认自己所作所为的业果,这不是大丈夫所应有的气概,为智者所怜愍!大圣佛陀成就佛道,也要受因果之报,头痛三天呢!   诸位同参们!佛神通广大,为什么不要逃避业障(头痛三天)呢?因为圣凡不离因果(梵语hetu-phala),离因果无圣凡,是故,佛以如如不动之心,接受因果之报,岂可逃避...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535712219.html
  • 理净法师答:佛法是否能够化解牢狱之灾?

    之事.如果是因算命而知,佛弟子不可信算命、看相之事,佛教讲因果报应,如果你前世造业,今世就会有果报。可以通过持诵《普门品》来忏悔罪业。如果是亲人违法了,那就应当面对现实,接受法律的征处,不应当逃避责任。作为佛弟子更应当遵守法律,社会法规也是佛教戒律的一种补充,违法相似与犯戒,那犯戒了要忏悔还是逃避? ...

    理净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22978041.html
  • 周齐教授:尊重人生不同选择 乐观多样性社会生态

    水平及文明水平的良好状况。宁铂出家跟家里人按说是应该有沟通才对。成年人的人生选择主要应自己负责。况且出家也不是不要父母。至于宁铂是否是因逃避现实而遁入佛门,情况不了解。虽然佛教不是个提倡消极逃避的宗教,但事实上历来因所谓想开了而逃禅或遁入空门者的确不少,不过,这也是佛教消解社会张力的一种作用。而且,也有很多本因逃避而入空门的人,在修行中提升了精神水平,后来又成了积极人生态度者,甚至成为对社会有大贡献...

    佚名

    |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3/19193136498.html
  • 如本法师答:诵经念佛确信有无量功德,可消灾解厄,可是大阿罗汉目犍连,何以不能避其不测之灾?

      如本法师答:众生的定业不可转,乃至证得圣果的佛菩萨,祖师大德亦难逃避定业(梵语viniscita-karman),纵然能逃得一生百生,一劫万劫,但定业总是无法避免。   目犍连被被道的乱石所击毙,佛陀头痛三天,这些实例,就是一面镜子,表征因果不昧的果证!   佛陀曾云:“我有三不能,何者为三?一者不能转众生定业。二者不能度无缘众生。三者不能空众生界。”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031512395.html
  • 正视群体舞弊才能保护高考

    政府又该如何面对?恐怕仅仅抓几个替罪羊是不能解决“群体性”的舞弊问题;而自上而下的逃避,只能把一个本应该严肃面对的问题推向死角。 我们能理解,一旦证明媒体曝光的真实性,丢人的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甚至连其直接上级主管部门乃至最高教育行政部门都会为之颜面扫地。也为此,我很担心调查者有没有挖掘真相的决心和面对事实的勇气。在面对巨大的压力之下,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选择逃避恐怕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 ...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08402683954.html
  • 当你面对一个无比强大的敌人

    当你面对一个无比强大的敌人(发贴人:莲花金刚)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很多佛教徒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选择离群索居独自修行,对世界上发生的苦难不闻不问,这是否标志着多数佛教徒面对苦难都习惯性的选择转过身去。而不是像基督徒那样去帮助他们,有很多基督徒跑到非洲帮助那些吃不上饭的孩子。佛教徒在这方面做的很差。 我对佛教徒被视为逃避现实者很感意外。我想在此...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2876487.html
  • “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表现

    ……经受打击后,出现寡言、逃避等抑郁和绝望情绪,这都是心死的表现。如果该心理反应长期存在且比较严重的话,可能就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了。 一旦抑郁和应激性心理障碍发生了,就会让他们承受许多痛苦。创伤性事件,如失业、失恋等悲惨情景不断在脑中闪回,他们开始逃避现实,对一切都感到绝望,面对新的生活也害怕得哆哆嗦嗦,不敢向前迈步。怀疑一切,让他们更加深了对这个世界的绝望。 感到绝望...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3064286782.html
  • 赵朴初答:照你所说出家风气在佛得到鼓励,那么,佛教的理想是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呢?

      赵朴初答:根据佛教教义和它的制度来说,出家应当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第一、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第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应当自动还俗;如果犯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则应当摈斥在僧伽之外。第三、出家有许多限制,例如:要得父母允许,要年满二十(求比丘戒、比丘尼戒的),不是肢体不全或精神上有缺陷的,不是逃避刑法、债累的等等...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06203710735.html
  • 多宝讲寺答:不开发票犯盗戒吗?

    请教师父一个问题: 现在买打折书,开发票(有税务章的)的85折,不开发票的8折,如果买8折的,是不是犯了盗戒? 买有些东西,比如散装电脑,几千元,向服务员索要发票,对方以种种借口不给,(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在偷逃税款),最后买方没有拿到发票,这样子买方有没有犯盗戒? 谢谢! (1)买书不要发票能得到优惠,看来这是书店为逃避税收想的办法,如果明知这样,还是买了没发票 的书,那...

    多宝讲寺函授部

    发票

    http://www.fjdh.cn/fjask/2007/12/11470410917.html
  • 学会选择

    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 ...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042716171.html